• 2012春节感想日记

  • 发表日期: 2012-01-24 来源: 靓女屋 点击数:
  • 不想写多了,但也不能不写,一年一次的春节对于中国人而言有着无比重要的意义,现如今,这种意义更多地体现在形式上,而非实质上了,从小到大,有记忆以来已经过了二十几个春节,对于春节的感想还是不少的。

      首先谈谈这张信纸,本来没想到写这个的,不过准备写日志的时候看到编辑框上首的信纸选择才想起自己也是黄钻“贵族”(所谓贵族,在腾讯这里充分阐释了一句话——有钱的就是大爷,当然,大爷进店最终掌握命运的还是店主,店发展大了就有可能店大欺客了),于是也选择了一张信纸作为日志的底板。选择这张,是因为这张的名称是“春节剪纸”,没见过外国人是否剪纸,有的话剪出来是什么样,印象当中,这就是相当中国的东西了,所以,在这个传统节日里,选这张是很不错的。不过点开过后我就只能感叹这个信纸设计人员的脑残程度已经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了。你说你搞剪纸,还是春节剪纸,你剪什么不好,偏偏剪个西式城堡出来,老实说,看到这样连绵的城堡,我首先想到的是莫斯科的红场(本来就用的红色,很有联想的意境)。好端端一个春节也被你西化了,难道国外的月亮真的就比中国圆?好像中国也不错嘛,还能够减免别国若干亿债务。人不能忘本,忘了本,那就不是人了,至于是什么,我也不清楚,好像说是人妖也不恰当,这个问题待解。这让我又想到了元旦的时候大家互致问候——新年快乐!作为中国人来讲,春节才是新年,可见忘本的不光是脑残的设计人员,也再次充分说明了有钱的就是大爷,钱都是在忘本的人手里,所以为了迎合大爷们的需求,本来不脑残的也整残了。不过既然选了,也就不好再换了,一来这是缘分,我没什么文化,从一而终还是讲究的;二来嘛,也正好由此发挥,这篇日志也多上一两百字;三来,将此想法公之于众,也算是尝试着唤醒大家的传统意识,必要的时候是千万不能忘本的。

      上段讲到西化,这确实是个大问题,不过却远非我一介草根能够去解决的,不能解决不表示我就不能思考。这种逻辑方式很多时候在很多人头脑里都存在,通俗点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所以中国人的大事小事就掌控在了少数的在位者手中,问题解决不了,积累下来,受苦的终归是所有不谋其政的人。所以,我的想法是不在其位,可以不谋政,但思考是必须的。今天不在其位,不表示我永远不在其位,早日思考,总能在上位(不想用上字,但也不想去造词)的时候给自己提供一些成熟的思路。扯远了再扯回来,我不抵触外来的东西,其实外来的东西在中国的日常生活中已经无法剥离剔除,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性带来的结果是基本上过去两千余年下来,外来的东西都被内化成自己的、传统的东西了。但五四以后,或者更早些,一种叫做“全盘西化”的观点在中国人的观念里飘荡(有点像“一个幽灵”,不懂的看《共产党宣言》)。这东西拿不上台面,谁要叫嚣全盘西化的话,肯定是迅速被淹没于口水、板砖之下。但是实质上来说,很多东西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就全盘西化了。比如教育。学了7年民族学,最大的成果是我这个比较传统的人更加传统了,虽然传统的也有糟粕,但看到不少人把精华也抛弃了,心里还是感到痛心疾首(夸张了)。公元纪年的新年成了新年,春节的地位就相应降低了,而且也发生了些变化。今年春晚没有了敲钟的环节,不知道导演是如何考虑的,但是从过往来看,往届的新年钟声还是依循的西方的规矩。传统来讲,亥子之交才是一日的更替,子时是从11点开始的,也就是说,算农历新年的话,也该是11点开始。

      小时候,春晚是一场盛宴,所有经历过过去30年的人也会有这个想法,不过记不得哪年开始,我不看春晚了,不是不好看,而是作为盛宴的地位已经不复存在。小时候要去看场电影,那是奢侈,除了学校组织看的外,第一场自己去看的电影好像是《狮子王》,那时已经十几岁,而且还是别人买单。过年最大的娱乐就是父母给个十元钱,和几个同龄人到游戏厅玩上几个小时,这就是过去若干年春节留给我的较深印象。现如今,电影网上有时间一天可以看十几部,遇到好电影,花个三四十元到电影院看一场,都是很轻松的事情。游戏厅的机器已经改朝换代,当年能够骗支烟抽,帮着看下店子的相熟的游戏厅熊老板已经多年未见,不知过得如何。一年365天,天天电视上都有几档娱乐节目,春节无非就是个娱乐节目相对较多的时段,春晚自然也就变成了可看可不看的东东。所以,总体上来讲,我一直认为,我近几年不看春晚,以及网上对春晚的炮轰,总的背景是春晚已经不再是一场娱乐盛宴了,可以理解。而炮轰的人自然是没扭转过来这种盛宴的观念,不想看又忍不住看,看了又觉得和期望差太远。我一直这样认为的,所以从来没跟着轰过,选择余地很多,没必要跟春晚死磕。今年也没看(认真看),但电视里放着,时不时还是要瞄一眼,最终还是决定在这里轰一下春晚,注意,此轰非彼轰。今年的春晚家人感触最深的是舞台布景很不错,是个新颖的亮点。我也有同感,声光电的结合,给人视觉上的刺激还是不小的。不过仅此而已。家人在评论的时候我首先想到的却是看了一场晚会版的《无极》、《黄金甲》,这两部电影有个共同的特征——通过高科技的手段营造一种视觉上的冲击,大投入带来的大享受,而从内容本身来讲是枯燥无味的,缺乏实质性内涵。我看电影更倾向于看小成本的电影,正因为成本小,导演要拉个投资也不容易,拍得都很用心。所以,今年的春晚,视觉享受确实有,而且有点耳目一新的感觉,但是从头到尾,没有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节目(虽然是偶尔瞄一眼,不过耳朵是无法偶尔的,一直都听着在,所谓印象深刻那就是一不注意看到、听到了就让我忍不住要停下手头的事情看完的节目)。其间还有让人无法容忍的是把字幕“四川省”竟然打成了“四州省”,我不得不感叹脑残的人不仅仅民企里面有,中央也不少啊!中国传统九州,你把四川弄成四州,实际上提升了四川的地位(九州占其四),但我绝不会感谢你!做事不严谨,看来是流传于神州的通病。虽然我也犯这样的错误,但绝对是偶尔,所以,对此是无法容忍的。如果国家级的电视台弄了一台国家级的晚会(鉴于春节对于中国人的重要性和春晚在过去扮演的重要角色,堪称国家级),除了声色的娱乐而缺乏内涵,这是相当危险和可怕的,中国几千年悠久历史绵延至今,中华民族能够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最为关键的是中国人博大精深的文化。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够、都应该向钱看的!这就是这段话我想表达的东西。

      春节对中国人很重要,毋庸置疑,但重要在什么地方,我说不上来,恐怕很多人也说不上来。过了二十几年春节,这变化还是感受到了的,这几年春节过得更加冷清了,虽然燃放烟花爆竹的禁令解除,但大家恐怕更多的燃放还是为了驱除这冷清吧,是对冷清的一种抗争和咆哮。冷清一个词两个字,每个字其实都是有多解的,这里不想说太多,总体上就是冷清了。今天走在路上感叹一年过得不如一年(专指春节,我日子还是过得很好的),猛然想到,其实这种变化根源于也体现了中国家庭结构和人口迁徙流动的变化。过去一家几姊妹,这个合家团聚的日子,肯定是要聚到一起的,就我印象中,不管除夕夜是在父亲家族还是母亲家族,都是很热闹的,起码也有十几口人一起守岁,每个辈分的也有几个同伴。那是传统的家庭观念和家族观念区分并不大,特别是春节的时候,合家团圆那就是家族的团圆。父母的兄弟姐妹,土生土长,都在一个城市生活、工作,老人还在,过年必须聚一起,且能够聚在一起。过去了二十几年,逝者已逝,父辈也老了,过去的扩大式家庭缩减、分化成若干主干家庭或核心家庭,过年也是团聚,但从家庭规模来讲,自然就小了,这年的热闹程度自然锐减。社会发展,人口的迁徙流动增加,过去曾经共处的家庭成员也分散开,居处不同城市,有条件的还能回乡一聚,没条件的就只有电话问候了。现如今通信也发达了,没事也可以打个电话,所以电话问候也不如过去重要了,以至于今年一个电话都没打,倒是手机高档了些,终于群发方便了,今年完成了过去从没做过的事情,群发短信问候,所有关系人三轮短信就问候了个遍。再过二三十年,父辈们一个个走了,这年就只有核心家庭为单位过了,那会更加冷清,也想给孩子营造个主干或扩大式家庭,不过政策不允许,允许了我也养活不了那么多,只得作罢。

      也许等我老的时候,某个除夕夜,再看到这段文字,会有更多感慨吧。

阅读[2012春节感想日记]相关的[情感日志]内容

热门资讯

  • 搭配
  • 化妆
  • 瘦身
  • 情感

热点推荐